《突破人才经营瓶颈》学习笔记

JamesZhou [爱学习]

2010-8-28 20:44

一、“人才”与“人员”的主要分别在哪里?

────人才的价值应该较高,报酬也较高,更重要的,他的贡献也必须较高。

[说  明]

1、人才的价值应指他在企业或组织中的生产力。

a.  从公司的角度看,上这个岗位需具备什么“价值”(条件)?

b.  他的“价值”哪些现在可以利用,哪些未来才能利用?

c.  他的价值在公司中与行业中相对不同的程度有多少?

 

2、人才的贡献≥公司支付的报酬

a.  “贡献潜力”如何证明?如果他是一个新人。

①过去有什么成功的经验

②想起的作用和发挥的价值

③问问公司的问题,看他如何处理

b.  支付报酬可以考虑“阶段性调整”,在贡献大小还无法确认以前。

c.  报酬除基本薪资以外,还可以考虑团队奖金、教育奖金与红利。

 

思考:

一个人才的应有贡献在公司里发挥不出来是因为什么?

提示:

a.  高管未充分授权。

b.  没有配套的制度与人手。

c.   企业文化不对。

 

二、在自己公司里培养一个人才,最快的方法是什么?

────因为公司业务扩张得很快,人才总是不够,令人激赏的人才就更稀少了。

[说  明]

1、培养人才基本上应该是实施“干部储备”制度。

a.  各种岗位的资格要求应该做成表列而且量化。

b.  见习经理(各级主管)计划包括“岗位模拟”、“问题分析”、“决策推演”等等方法。

c.  “准人才”对自己的分数差距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可以查知。

 

2、快速培养一个人才,就像叫一份快餐一样:简单、精致、可口、快速。

a.  指派一位“辅导员”就最重要的功能密集教育。

b.  带在高管的旁边随时作on-line沙盘操演。

c.  暂时性调派,与原主管一起工作。

 

思考:

人才就跟学生一样,很容易出现“偏科”的现象,怎么弥补?

提示:

a.  在绩效考核中注明他的不足。

b.  用二元体系方法升迁。

c.  以见习的方式轮岗。

 

三、从外面挖掘一个人才,你要注意什么?

────用较高的待遇挖一个现成的人才是大多数公司的常用手法。

[说  明]

1、既然是钓之以利,就要注意下列问题:

a.  他的薪资在公司里会很凸出(我们可以考虑“津贴”)

b.  他的承诺和你的期许可能不符(我们事先应该探询)

c.  他也许会要求参股(我们应该先分红,后持股)

 

四、提拔一个“准人才”,高管应该协助他什么?防范他什么?

────准人才是接近人才的人员,所以还要拉一下。因为不是确定的人才,所以也要盯一下。

[说  明]

1、高管应该怎么去拉一个“准人才”?

a.  用三个阶段去培植他。

授权 → 赋能(empowerment)→ 分权

(别忘了,必要时收回权力。)

b.  对他所负责的项目或任务定期检讨缺失。

c.  送到分(子)公司或网点去历练。

 

2、高管应该怎么去盯一个“准人才”?

a.  小心他最容易出错的地方。

b.  收集有关他的反馈信息,包括同事、客户、供应商与同行。

c.  随时在旁边或以任何方式提醒他改善缺失。

 

思考:

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“准人才”?

提示:

a.  已有一些可以肯定的绩效与能力。

b.  还有可以发展的空间与潜力。

c.  人际关系与团队协作良好。

 

五、即使是人才,还是有等级与功能之分。你知不知道他的弱点与极限在哪里?

────这世上没有完人。一件事不可能什么人都会做;一个人也不可能什么事都会做。

用对地方

[说  明]

1、区隔人才的性质可以参考各种应用指标,然后给他一个定位。

a.  缜密 强势 草率 畏缩

b.  宏观 急进 微想 保守

c.  强调效果 英雄主义 注意过程 影响他人

d.  长于行动 功利心强 善于分析 人性道德

e.  比较自我 直接 在乎他人 迂回

 

2、为了避免把人才用错,我们要注意哪些地方?

a.  他的人格特质与我们派给他的工作性质有没有明显的冲突?

b.  我们有没有发挥他的长处或强项,闪避他的短处或弱项?

c.   依照彼得原理,思考每一个干部的“职能极限”与“用错经验”。

 

思考:

回想几个常见的“人用错了”的例子。

提示:

a.  不拘小节又不会带人的人当“车间主任”?

b.  天天研究问题又有点保守的人做“销售部经理”?

c.  个性固执又心直口快的人派“总办主任”?

 

六、公司发展有不同的阶段,所以对人才也有不同的要求。你会不会区隔你的人才?

────打天下与治天下的人不同。小饭馆与大餐厅的掌厨也应该不同。

用对时间

[说明]

1、按照公司的发展,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?

创业时    能够在特定的市场吃一口饭。

    ↓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任务导向)

立足时    能够留住公司的核心人员,建立工作规范。

    ↓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作业导向)

成长时    能够设计产品差异,完善组织系统。

    ↓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竞争导向)

扩张时    能够制定有效战略,开发公司资源,营造企业文化。

    ↓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标旗导向)

成熟时    能够防止公司老化,节约成本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(变革导向)

 

2、对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的战友如何安顿?

a.  增加年功俸但不升迁。

b.  派往研发中心与顾问群。

c.  转战第二相关产业。

d.  增派特别助理。

e.  只担任董事会或股东会成员。

 

思考:

“杯酒释兵权”可不可能令人难受?包括你自己。

提示:

a.  指出他的管理瓶颈。

b.  要求他再受教育。

c.  给他好听的头衔但不要畀以重权。

d.  事前制定有关规定,包括年龄限制。

e.  动之以情,在歌舞厅里劝说。

 

七、人才也有不像人才的时候,是因为什么?

────中庸:“君子慎其独也。”

孔子:“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。”

[说  明]

1、人才通常指他的才能,而道德与情欲又是另一把量尺。

a.   凡人最明显的一个特质就是先想到“自己”────自私、自我、自大。

b.  公司应该树立起一个最起码的道德标准与伦理规范。

c.  对人才纵容或包庇很容易打击团队,也影响统一指挥的纪律。

 

2、人才开始冒犯或破坏规矩有哪些特征?

a.  上下班、开会、出差不太守时。

b.  在客户与供应商面前宣称大小事由他定夺。

c.  在同事中不断表白公司靠他养活。

d.  对上级领导不够尊重,对下属气使颐指。

e.  私生活不检点。

 

思考:

人才出现下列问题,我们一定要正视,对他告诫或忍痛割舍。

提示:

a.  他账目交待不清,涉嫌舞弊。

b.  他在外自谋生计,私自移转公司业务。

c.  他在公司拉帮结派,常搞对立。

d.  他在公司里绯闻不断,纠缠不完。

 

八、为什么很多人才留不住?是他的问题,还是你的问题?

────经济刚刚起飞的地方都有这种现象,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。

[说  明]

1、人才不想待下去是因为什么?

a.  很多人把跳槽看作是晋升的捷径,何况不少公司缺人。

b.  企业文化(氛围)、制度、发展让他不满。

c.  薪酬太低,工作单调,自己没有学习、成长的机会。

 

2、面对人才不易久留,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?

a.   完善公司的“技术管理”,包括SOP(标准作业流程),不能因人而异。

b.  “大客户管理”与“渠道管理”不能掌握在某一个人手里。

c.  参考日本人的“多能工”概念。

d.  实在留不住,就搞清楚他离开的原因────亡羊补牢。

 

思考:

对跳槽(in & out),我们要反思什么?

提示:

a.  他离开那家公司的真正原因。他再从你这里跳出去的机率大小。

b.  你用他哪里?你知道他多少问题?

c.  同行之间对劳动条件(工资等)与停止相互挖角应有一个协议。

 

九、你眼中的人才在全体员工眼中是不是人才?

────人才除了与高管互补,还要对公司有用。

[说  明]

1、在全体员工眼中,什么样的人算是人才?

a.  他会主动地发现问题、思考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
b.  他可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。

c.  他常常链接、协调各个项目中的疏失、瓶颈。

d.  他愿意教导别人。

 

2、我们怎么知道大伙儿喜不喜欢这个人才?

a.  试用期满,用多数人评分办法。

b.  对他在团队中的领导能力作一个针对性考核(例如:他的成员有哪些地方是受他的影响而优化的?)

c.  多听听不同级别、不同部门的人对他的评语。

 

思考:

什么样的人才,你喜欢而全体员工不喜欢?

提示:

a.  你的话他全录,但没有勇气劝阻。

b.  资源与利益不会与他人共享。

c.  剽窃别人的贡献与创意。

d.  遇事推诿,不负责任。

 

十、从毛泽东到蒋介石,为什么他们用人考虑的第一标准都不是“聪明才智”?

────聪明不一定忠诚;才智不代表可靠。头角峥嵘也不绝对是心态正确。

[说明]

1、很多名人用人都注意“忠诚”,是不是尝过教训?

a.  不忠诚的人容易背叛组织,出卖主子。

b.  不忠诚但又聪明的人为害更大。

c.  不忠诚的人阳奉阴违,投机取巧,执行力肯定很差。

 

2、难道聪明才智不重要?

a.  专科、大学、研究生所学的东西可以用在企业里的其实很少。

b.  企业需要的是素质、可靠性与工作心态,学历与文凭均无法保证。

c.  很多工作中的技巧可以在职学习(OJT),但人一有问题却极难变好。

 

思考:

碰到下列人物,我们会不会很无奈?

忠诚可靠 工作能力

建议:

①列举缺失

②限期改正

③末位淘汰

提醒:你自己不要感情用事,视若无睹。

 

十一、你的亲朋好友或家人究竟是不是人才?

────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抽离“情感”、“直觉”与“主观”,然后放在公平的基础上比较。

[说  明]

1、近亲繁殖很容易在中国人的社会里被接受,为什么?

a.  亲戚、朋友比较让我们信得过。

b.  亲戚、朋友比较容易有凝聚力。

c.  亲戚、朋友比较不计较得失,也易于支使。

注:广义的“家族”企业包括一切亲朋好友。

 

2、如何把亲朋好友或家人放在公平的基础上衡量?

a.  客观地分析他们的能力,与他人公平地比较。

b.  重申他们应有的权限与职责,与他人公平地处分。

c.  合理地分配他们的报酬,与他人公平地对待。

 

思考:

有问题或有麻烦的亲朋好友与家人,我们怎么处置?

提示:

a.  尽量给予副职。

b.  转往不重要岗位。

c.  支遣。

d.  在董事会中除名。

e.  收回股权。

 

评论

您必须先 登录才能添加评论.